作者:亞東醫院 內科部 黃繼正 醫師
生活在網路 facebook 盛行的年代,且讓我先簡單用一句話下結論:「很有收穫的課程,啟發了很多新的思考,但沒抽中 iPad mini 還是很讓人扼腕。」
身為一個內科住院醫師,會知道並參加這個課程,說起來也是相當陰錯陽差。在網路上,不時會閱讀到 蔡依橙醫師 的文章,不論是關於心血管電腦斷層影像的討論,或者與年輕醫療人員分享生涯規劃,蔡醫師都投注了相當大的熱誠,也給我帶來不同的想法。
數個月前,一篇關於《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》研討會的心得文,讓我第一次點進新思惟國際的網站,但當時腦中想的,是看看有沒有機會參加類似的生涯規劃活動,聽聽前輩的分享,或許結交一兩個志同道合的夥伴,遍尋網站,沒找到目標。
一個新活動的標語卻抓住了我的目光:「不用出國也能參加國際級研討會」,剛好自己對心血管系統也有著濃厚的興趣,幾經思考後就決定報名參加。
課程當日,抱著期待的心情踏入會場,從開場的冠狀動脈專題,到心肌病變、先天性心臟病、辦膜疾病,還有最後肺部及周邊血管系統,數名講者連番上陣,密集知識轟炸的同時,也帶來了許多有趣的思考與討論。
雖然課程之前已經看過部分講者的論文,對於電腦斷層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應用有些認識,但實際看到講者分享的案例,許多精美的圖片,依舊讓我忍不住拿起手機,再三拍照記錄。
眾講者當中,我印象最深的是惲醫師關於心肌灌流影像的研究,在自己過去的臨床經驗中,心臟 / 肺部的斷層掃描並不少見,但多半沒有配合灌流時間及心電圖閘門來安排掃描,更沒見過像惲醫師那種涵蓋整個灌流時間再疊加起來的作法,最後得出來的結果卻令人大開眼見。
姑且不論它最後是否真能在心肌梗塞的臨床診斷上得到肯定,但這種將腦中風灌流的概念,延伸運用至心臟領域,背後正是商管書籍常強調的「跳脫原有框架,結合跨領域知識的思考」;回頭看我一開始參加活動的初衷,不晢是個意外的啟發。
我在這場研討會的另一個意外收穫,則是與放射科同事的交流。記得當天第一個 coffee break 時,在外面遇到醫院的同事,第一句話就被問:「你怎麼也來這個課程?」
進入臨床工作後,深深感受到學海無涯而時間有限,隨著專科知識的增長,對於其他科別的了解卻是逐日退步;但病人來求診往往不只單一問題,尤其是某些特別困難的病症,更是需要跨部門的橫向合作。要合作,首先就是要聽懂對方的語言,或至少有嘗試要聽懂對方的意圖,才能了解彼此的長處與極限,而不會提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建議。
在這次的研討會中,很開心能學到許多關於輻射劑量和影像品質的討論,也和一些放射科的同仁與前輩交換了意見,這都是臨床上很難得的。
一天的時間說起來不長,但帶來的影響卻可能在很久之後發酵。
行筆至最後,除了感謝主辦單位用心規劃課程,也要特別感謝醫院方面願意支持,讓我能不用擔心值班跟經費,來參加這麼充實的課程。希望這樣的經驗,能促成跨科部合作的契機,開創不同的視野。
開創不同的視野,新思惟國際。